基于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在極區觀測領域的應用需求,中心課題組在自然資源部相關業務項目支持下,開展了極區型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的技術創新,該工作主要對現有漂流式海氣界面浮標進行環境適應性改進與優化,使其滿足極區環境下氣象、水文以及冰環境參數的漂流式測量。
2018年1月至7月,中心課題組人員相繼完成了該型浮標的測量、控制系統的優化,并同步開展觀測平臺適應性改進,陸續完成實驗室低溫試驗和數據比測,以及天津、哈爾濱為期6個月的現場低溫環境試驗。浮標測量和控制系統在-30℃現場環境下工作正常,可準確、穩定獲取低溫環境下的各類觀測參數。多環節和長期現場測試充分驗證了穩定、觀測數據正常,充分驗證了數據采集、傳輸與接收、遠程通訊與控制、電能供給等關鍵技術的低溫環境可靠穩定性,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目前,課題組正針對極區風場、波浪場及冰蓋演化等環境特征進一步優化觀測平臺,后續將陸續開展多次近海海試、類極地環境低溫和冰環境現場試驗,進一步優化該型浮標的功能性能,實現極區復雜海面情況下海氣界面漂流觀測,為極區海洋環境預報與現場保障、海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復雜惡劣環境下高時空分辨率的氣-海-冰界面實時觀測數據。
圖注:中心院內(左)和哈爾濱(右)現場低溫測試
(海保室)